AIoT 2025:融合AI與IoT的未來趨勢與挑戰國際研討會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日,物聯網(IoT)已不再僅僅是連結實體世界的眾多設備,而是透過感測、通訊與運算能力,與我們周遭的物理環境產生深刻互動。而當深度學習與行動技術的創新浪潮席捲而來,一個更具顛覆性的時代——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崛起,將先進的人工智慧與強大的物聯網技術無縫結合。從Amazon Alexa等AI語音助理改變居家互動模式,到智慧健康系統預示著個人化、預防性的高齡照護新紀元,再到自動駕駛技術有望徹底革新交通運輸並大幅降低事故傷亡,AIoT的應用前景廣闊無垠。然而,伴隨AIoT技術的演進與普及,其在永續性、倫理道德及個人隱私方面所帶來的挑戰,也日益受到關注。

為了共同擘劃AIoT的未來藍圖,國際人工智慧物聯網研討會(AIoT 2025)即將於2025年11月3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盛大舉行。本次研討會將匯聚來自全球的知名研究人員與科學家,齊聚香港,分享他們在前沿研究領域的寶貴經驗,並就AIoT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深刻見解。會議的另一重要目標,是探索未來產業合作的策略、科技轉移的途徑,以及AIoT技術在香港乃至更廣泛地區的實際落地部署。這不僅是一場學術交流的盛會,更是推動AIoT技術發展與應用轉型的關鍵平台。

AIoT 2025:匯聚頂尖智慧,擘劃未來藍圖

AIoT 2025國際研討會將於2025年11月3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的鄭裕彤樓(CYT)203室隆重舉辦。本次會議匯聚了來自世界頂尖學術機構的重量級講者,涵蓋了AIoT領域的諸多前沿議題。會議議程安排緊湊且多元,從開幕致詞、主題演講到專題討論,旨在為與會者提供一個全面且深入的交流機會。

開幕與主題演講:前沿技術的深度解析

會議於上午9:00準時拉開序幕,由香港中文大學的Xing Guoliang教授主持開幕致詞。緊接著,上午的議程將聚焦於幾位重量級學者的主題演講:

  • Prof. Suman Banerje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USA) 在題為「Lightweight Edge AI for Sustainability, Public Safety, and More」的演講中,探討了邊緣運算在實現永續性、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潛力,並分享了設計輕量級、穩健且可攜式邊緣運算平台的創新方法。[洞察 1:根據Prof. Suman Banerjee的演講摘要,邊緣運算為AIoT服務提供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設計輕量級、穩健且可攜式的平台方面,這對於推動永續性與公共安全等應用至關重要。]
  • Prof. Shyam Gollakot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的演講「Super-human and Proactive Audio AI Systems」則將目光投向了聲音AI的下一個前沿,探討如何讓機器不僅能聽見,更能真正理解人類意圖並做出智慧反應。他將深入介紹「超人類聽覺」與「預主動協助」兩大核心創新。
  • Prof. Swarun Kumar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SA) 在「Empowering AIoT with Wireless Sensing and Actuation」的主題演講中,強調了無線技術在AIoT中的關鍵角色,不僅僅是連結設備,更能透過無線感測與能量傳輸,開啟自動駕駛、擴增實境、數位健康等全新AI應用。[洞察 2:Prof. Swarun Kumar指出,無線技術在AIoT中的價值遠不止於設備聯網,其在感測與能量傳輸方面的創新應用,能為自動駕駛、數位健康等領域帶來突破。]

下午議程:安全、感知與隱私的深度對話

下午的議程同樣精彩紛呈,聚焦於AIoT在安全、感知以及使用者隱私等關鍵領域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 Prof. Kang G. Shi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A) 將帶來「Handwriting Inference by Tracing Pen-Tail Movements」的演講,揭示了即使在視覺受限的情況下,透過筆跡的「尾巴」運動也能推斷書寫內容的潛在風險。他提出的HW-Spy攻擊方法,能達到高達84.2%的個性化書寫內容推斷準確度,為手寫資訊的安全性敲響警鐘。[洞察 3:Prof. Kang G. Shin的研究揭示,即使在筆尖和書寫表面不可見的情況下,透過分析筆的「尾巴」運動(pen-tail movements),仍能達到高達84.2%的準確度來推斷手寫內容,這對個人隱私保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 Prof. Rui Ta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將在「Resilient Autonomous Driving Perception」的演講中,探討自動駕駛感知系統在面對惡意攻擊、系統變異(如車輛語音變化、邊緣-雲端連結品質變化)時的韌性,並提出相應的防禦策略。
  • Prof. Yanyong Z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的演講「Sensing with Millimeter Radar」將深入探討毫米波雷達(mmWave radar)在各種感知任務中的獨特優勢,包括全天候運行、速度測量、強穿透力及隱私保護等。

AIoT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AIoT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更智慧、更便捷的未來,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挑戰。會議中,多位講者都提及了AIoT在以下幾個關鍵面向的考量:

永續性與邊緣運算

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接入網路,能源消耗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Prof. Suman Banerjee提出的輕量級邊緣AI解決方案,旨在透過將運算能力推向網路邊緣,減少數據傳輸的能耗,並提高響應速度,這對於實現AIoT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倫理與隱私

AIoT系統的廣泛部署,意味著大量的個人數據被收集、分析和使用。Prof. Kang G. Shin的研究警示了手寫資訊的潛在洩露風險。此外,AIoT系統的決策過程若缺乏透明度,可能引發倫理爭議。如何確保AIoT系統的決策公平、公正,並嚴格保護使用者隱私,是學術界和產業界亟需解決的問題。

安全與韌性

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是AIoT應用中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Prof. Rui Tan關於「Resilient Autonomous Driving Perception」的研究,凸顯了面對惡意攻擊與環境變異時,感知系統的韌性是保障行車安全的前提。這要求開發能夠抵抗干擾、並能在複雜環境下持續穩定運作的AIoT系統。

AIoT 2025:促進協作與創新

除了學術交流,AIoT 2025更著重於推動產學研之間的合作。會議將為研究人員、企業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互動的平台,共同探討AIoT技術的商業化潛力、科技轉移的具體路徑,以及如何將前沿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造福社會。

立即行動,掌握AIoT的未來脈動

AIoT 2025國際研討會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您深入了解AIoT領域的最新動態,與全球頂尖專家面對面交流,並為您個人的職業發展或企業的創新轉型汲取靈感。無論您是學術界的研究者、科技產業的專業人士,還是對AIoT充滿好奇的學習者,這次會議都將為您帶來寶貴的收穫。

把握機會,成為AIoT浪潮中的先行者!

立即加入🚀🔥Mentalok 慢得樂 Vibe-Coding & Tech Startup創業課程官方頻道,取得更多即時AI,創業及Funding資訊。

Source:https://aiot.ie.cuhk.edu.hk/aiot-2025/

Related Articles

2025 下半年 AI 開發設計工具:工程師、設計師、創業家必備指南

隨著 AI 工具進入專業化分工時代,2025 年下半年湧現一批功能強大的開發設計平台。本文將深入探討 Code-Only 與 Code+Design 兩大類型的頂尖工具,協助技術專業人士及跨職能團隊優化開發流程。
Read more
在薪水停滯、物價上漲的時代,創業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本文深入探討20種經過市場驗證的小額創業模式,並提供從策略思考到實踐執行的完整指南,助您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
探索2025年最值得學習的程式語言,助您掌握AI、網頁開發與軟體工程的未來趨勢。本文深入分析Python、JavaScript、C++等熱門語言的優勢、應用場景與學習建議。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