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的工作績效評量:擁抱人機協作新定義

在人工智慧 (AI) 疾速發展的浪潮下,我們的職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過去,企業將員工視為最寶貴的資產,透過培訓與激勵來提升產出。然而,當 AI 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過去需要數年專業才能達成的任務時,我們該如何衡量員工的價值?「績效」的定義,以及 HR 的策略思維,正因此面臨根本性的挑戰。

AI 時代的績效評量難題

數十年來,企業人力資源 (HR) 的核心邏輯建立在「人才」之上。招募頂尖人才、提供完善培訓,最終期望能帶來優異的成果。這種模式在以人力為主要生產力的時代是行之有效的,它讓 HR 部門扮演著策略性的關鍵角色。但 AI 的出現,打破了這套傳統框架。

想像一下,一位資淺律師利用 AI 在幾分鐘內草擬出一份複雜的合約,而這份工作過去可能需要資深合夥人多年的經驗才能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價值不再是「產出初稿」的能力,而是身為資深律師所擁有的「判斷力」,能夠識別出那一個潛藏重大風險的條款。然而,傳統的績效評量,無論是針對個人生產力還是達成目標的評估,都難以捕捉到這種隱藏在後,卻至關重要的能力。這些現在最關鍵的技能,包括了判斷力、與機器的協作能力,以及倫理意識,正被傳統的評量方式所忽略。

重新定義「優秀員工」:人機協作的新核心

如果 AI 在速度、準確性和記憶力上能超越人類,那麼,是什麼讓人類在 AI 時代依然保有價值?作者 Christian Yao 在《The Conversation》的文章中指出,這關鍵在於以下三種特質:

  1. 「事實檢查者」(The BS Detector): 能夠辨識出 AI 提供的看似確信但實際上完全錯誤的答案。例如,一位醫生能夠察覺到 AI 診斷雖然技術上正確,但在現實世界中卻可能因遺漏關鍵資訊而變得危險。
  2. 「AI 溝通者」(The AI Whisperer): 將 AI 視為一位才華洋溢但略顯天真的實習生。你不會全然接受其產出,而是會引導、質疑,並知道何時該介入。
  3. 「道德指南針」(The Moral Compass): 即使演算法判定某種選擇是最有效率的,但若其違背道德原則,仍有勇氣說「這是不對的」。

這些是複雜的「軟技能」,它們融合了技術意識、人類的判斷力、同理心和道德勇氣。它們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是更深層次的人類智慧的展現。

評量標準的轉型:從個人產出到協作夥伴

目前,許多工作場所仍然採用過時的評量表來評估員工。員工在 AI 的輔助下不斷進步,但組織的評量體系卻似乎停留在他們獨自工作的時代。要適應 AI 時代,績效評量需要提出不同的問題:

  • 你如何利用 AI 做出更佳的決策?
  • 你如何識別 AI 輸出中的偏見或錯誤?
  • 你如何確保最終成果不僅對機器而言合理,更能讓人們理解與接受?

這些問題觸及了新職場的核心。如今的成功,越來越少取決於個人單獨的產出,而更多地取決於與 AI 協作夥伴的合作效率。過往 HR 體系的基石是「透過發展個體來提升績效」。人們透過培訓、激勵和獎勵來提高生產力,這在以人力為主導的工作模式下是合理的。但 AI 的出現,讓「能力」的載體發生了轉變:它將智慧分散在人類與系統之間。因此,績效的提升,現在取決於人類與演算法共同思考的有效性。

AI 時代的 HR 新視野

AI 不僅僅是讓工作變得更快,它更重新定義了「明星員工」的標準。未來的 HR 工作,將不再僅僅是管理「人」,而是管理「人與智慧系統之間的關係」。

AI 已經在協助篩選求職者、追蹤員工表現、偵測低效率等方面發揮作用。若能善加利用,AI 可以讓工作場所更加公平、一致。然而,若無原則地使用,則可能將工作場所變成一個充滿監控和偏見的系統。

這正是為什麼人類的判斷力依然至關重要。人類能夠提供情境脈絡、同理心和良知,確保那些在紙面上看起來效率極高的決策,在複雜的、充滿人性的現實世界中也能夠行得通。機器可以產生答案,但只有人能夠賦予這些答案意義。

關鍵洞察與未來趨勢:

  • 三成四的全球知識工作者對 AI 感到不安: 儘管 AI 普及,但有相當比例的員工對 AI 的未來應用感到憂慮,顯示企業在引導和溝通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資料來源:The Conversation)
  • 「AI 羞恥感」的存在: 部分員工會隱藏他們使用 AI 的行為,擔心因使用 AI 而感到羞愧,這反映了職場文化對新技術的接受度有待提升。 (資料來源:The Conversation)
  • 傳統績效評量面臨淘汰: 過去依賴個人生產力和目標達成率的評量方式,已無法有效衡量在 AI 輔助下,員工所展現的判斷力、協作能力和倫理考量等新興價值。 (資料來源:The Conversation)

因此,在談論績效時,問題或許已不再是「功勞該歸誰?」,而是「我們如何有效地分享功勞?」。這是一個關乎協作、信任與共同成長的全新課題。

擁抱變革,邁向未來

AI 時代的工作績效評量,需要我們從根本上重新思考。這不僅是技術的演進,更是對人類價值與協作模式的深刻反思。企業需要建立新的評量標準,鼓勵員工發展與 AI 協作所需的關鍵能力,並營造一個開放、支持性的環境,讓員工能夠安心探索和應用 AI。

在這場轉變中,主動學習、適應變革的個人與組織,將能更好地駕馭 AI 帶來的機遇,塑造更有效率、更具人性化的未來職場。

Related Articles

STEM實習計劃:香港培育創新科技人才的關鍵一環

香港的STEM實習計劃旨在鼓勵STEM學生在學術生涯中累積創新科技(I&T)相關工作經驗,藉此培養他們投身I&T行業的興趣。此計劃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機會,同時亦有助企業發掘潛在人才。
Read more
香港智慧交通基金旨在資助本地機構及企業進行與車輛相關的創新科技(I&T)研究與應用,以提升駕駛便利性、路網效率及道路安全。該基金涵蓋不同類型的項目,並設有金額上限及共同承擔比例要求,鼓勵公私營機構合作。
香港政府推出「研發人才培育計劃」,透過不同子計劃為本地企業,特別是科技公司、初創企業及科技園/數碼港租戶,提供研發人才的薪資津貼及生活津貼。此計劃旨在吸引及挽留具STEM背景的科研人才,推動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為企業注入關鍵的研發動能。
zh_HK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