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對精神病逃避的態度?

由於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面對精神病比面對身體的其他疾病更困難。歧視令患者不願意求診及接受治療,但及早求診及完成治療,正是對抗精神病兩個最重要的步驟。踏出這兩步需要很多勇氣,很多不願求診或未能完成治療的病人,其實很多都感受到精神病病徵所帶來的痛苦。患者如何面對精神病呢? 親友如何鼓勵患者去接受治療呢? 兩個成功的關鍵是: 認識和態度。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對健康的概念,即是相信什麼是對健康有益及有害,什麼可以治療或預防疾病。一個人對健康的信念很受傳統文化習俗影響,例如在健康飲食習慣方面,香港人比外國的人較受傳統中醫影響,所以在生病時會更注重「戒口」,如傷風感冒時避免進食生冷食品。隨著科學知識不斷發現更多有關健康的真相,很多基於傳統的健康概念被發現為謬誤,尤其是有關於人體大腦方面,因為在一、兩百年前,絕大部分腦部的生理構造仍是一個「謎」。

一直以來,有很多關於精神病的錯誤猜想,例如,精神病都是假扮出來的、精神病人是咎由自取的、精神病反映懦弱的性格、或精神病是無法醫治的。事實上,精神病是由於腦部不同部位受損所造成的,而有各種治療可以幫助腦部的復原。

在態度方面,人面對難以處理的問題時,有時都會採取「否定」的態度,雖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的確不是解決問題的良好態度。你曾否試過面對困難時 (例如和伴侶有感情問題),採取「否定」的態度,例如扮作若無其事,總是擱置和伴侶理性討論問題的所在?雖然患者已被病徵折磨了一段時間,但他對精神病的恐懼,以及一系列「災難化」的想法(例如,無藥可醫,妻離子散,終身被困精神病院等)令他不能踏出求醫的一步。他可能會告訴自己,只要一日沒有求診,沒有被醫生確診有精神病,自己仍然是精神沒有問題。情況就有如一些人雖然明顯肥胖,以及生活習慣不健康,但堅拒接受身體檢查,因為他們相信只要一日不驗身,沒有被確診有糖尿病或膽固醇高,自己仍然是「健康」,可以繼續現在的飲食習慣。要克服否定及逃避的態度,患者應該告訴自己:「絕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康復」。患者越早接受治療,就越早康復。親友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最終都是要靠自己拿出勇氣去求醫。只有克服對問題「否定」及逃避的態度,患者才能求診及接受精神科治療。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